宫斗宅斗?我凤仪九重,万嫔听令
作者:三两昆山
主角:柳姝音妙音嫔
类别:言情
状态:已完结
更新:2025-07-01 22:30
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

宫斗宅斗?我凤仪九重,万嫔听令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,作者三两昆山是把人物场景写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小说主人公是柳姝音妙音嫔,讲述了未尝不因用香过重。若改以乳薰,佐绣寒,反能润脉养神。”妙音嫔嘴角轻扬:“你这宫女,倒懂帝心。”她端起茶盏,……

章节预览

柳姝音,原是尚膳局最底层的小宫女,出身寒微,寡言沉静,却有过目不忘之能,

善于察言观色。她原无心争斗,却在目睹至亲好友被宫规与嫔妃合谋陷害后,心生寒意。

她隐忍蛰伏,于深宫中步步为营,从庶务小宫女,一路晋升为贵人、嫔妃,

最后成为权倾后宫的皇后。天色微明,尚膳局的后灶间里烟火氤氲,柳姝音手执汤匙,

神色平静地搅动着那锅安神汤。汤中浮沉的是熟知药理的调配,每一种香气她都烂熟于心,

每一种配比,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。她静立炉前,耳听灶膛轻鸣,眼观火势文雅,

如同听风辨局。她知道今日贵妃夜不能寐,而那一碗汤,便是她布的一子,意在乱一池春水。

“姝音,贵妃那边催了。”宫女采茵匆匆进来,言语虽急,但眼底却微露恭敬之色。

她见柳姝音年纪轻轻,却处事沉稳,如入局者,让人不敢小觑。姝音掩唇一笑,

语调清冷如冰:“再慢三刻,她便以为本宫女怠慢,气急攻心才是好时机。”采茵不解,

但也不敢问,只讷讷地退下。她不知道的是,贵妃心性高傲,最忌他人拖慢。而柳姝音,

早在厨房角落布了香料微毒,一旦那汤入口,不致命,却会令人焦躁烦闷,神志不清。

她不杀人,她布局。这宫中,手染血者易露,藏锋者常胜。天光透过木窗的缝隙,

洒在她脸上,冷清中透着几分沉静。柳姝音收拾好汤盅,纤手托盘而出,

步伐轻盈却不疾不徐。每一步,都仿佛踩在别人的命运之上。第二节:暗汤入局长信宫内,

香雾缭绕,珠帘轻垂。贵妃斜倚软榻,眉头紧蹙,一身水仙色宫装,犹显尊贵。

她近来寝食难安,太医束手无策,心绪烦躁。柳姝音手托汤盅入内,眼神沉静,

不卑不亢地向上跪拜。“安神汤奉上,请贵妃娘娘趁热享用。”贵妃未语,只冷眼看她。

旁边侍女翠兰上前接过汤,却被贵妃轻声喝止:“她亲自喂。”殿内气氛微凝。

姝音双手奉碗,步步趋近,如流水不惊。贵妃端起汤盅,未饮先嗅,略有疑色。“今日之汤,

与昨日不同。”她淡淡开口。姝音恭敬俯首:“小女以菊花缓神、灵芝舒气,

再添五分合欢——以解心疾,娘娘若觉汤味微变,乃为今日气候燥热,小女特意调方。

”贵妃深深看她一眼,却未再言,缓缓饮下。汤汁入口香醇,隐有微涩,她略皱眉,

却未发作。姝音低垂眉眼,心中暗自计时——三刻后,贵妃心神不宁,言行失度。

而她所要的,不过是一个“失态”的契机。此刻,

她的目光悄悄掠过殿中屏风后的一道身影——太医林靖,正低头记录诊脉。姝音知道,

他曾被贵妃挟持家书,是个忌惮权贵之人。她将下一局,便是借林靖之手,

定贵妃“服药过度”之罪。她不动声色地退下,却在离殿前,缓缓回首望了贵妃一眼。

目光清冷,无波无澜,却像一柄藏锋的剑,正默默瞄准目标。第三节:锦瑟失调长信宫内,

贵妃掌中汤盅“啪”地碎落于地,汤汁四溅,溅湿衣裙。她面色骤变,眉间隐有青筋暴起,

唇舌燥裂,眼神浮躁地望向众人。“是谁在殿中放了邪香?本宫怎觉心跳如鼓、烦闷不宁!

”她声音高亢,引来众人惊慌。柳姝音立于殿角,眸光低垂,仿佛此事与己毫无关联。

侍女翠兰连忙跪地道:“娘娘,昨晚太医方才嘱咐饮安神汤调心脉,

怎会如此……”“叫林太医来!”贵妃怒喝。太医林靖匆匆进殿,为贵妃诊脉片刻,

面色凝重道:“脉乱如麻,怕是药性不和,娘娘需暂止服药,以避症重。”“可这汤,

非是汝所开方?”贵妃咄咄逼问,林靖咬唇,低头道:“小人昨夜与尚膳局传话,

方中添‘合欢’者……非我所配。”殿中气氛骤冷。贵妃怒极,却又无凭索证。

柳姝音静立其中,听着众人猜测药膳误配,心中已有盘算。她知林靖将为自保而折服,

接下来只需轻催一笔,让他写下“药性犯冲、误服致病”的诊断。她不发声,却已胜一筹。

次日朝会,贵妃因疾数言失礼,惹皇帝不快,被令“静养月余”,权位顿失。

而柳姝音因“精通药膳”、得太医举荐,调入御药房——踏出了她通往权势之路的第一步。

第四节:玉砌帷帐,暗香浮动御药房东厢,药香馥郁,玉罐列列。柳姝音一袭素衣,

**于柜前抄写药典,她的笔法工整如画,神情却始终清冷疏离。她明白,身在此地,

虽非嫔妃,却已离权势更近一步。每日,皇帝寝前所饮之茶、所熏之香,

皆需由此间筛选配制。柳姝音不急谋宠,她谋的是接触,是通达,是观人心之门。

“你是新调来的那位柳宫女?”声音轻柔,但语调中透出审视。妙音嫔,一身丁香宫装,

款步入室。她看似温婉,眼神却如水镜般能映人深处。此人,刚入宫不久,宠冠六宫,

众人皆传她得帝心而不争,实则步步试探。柳姝音跪礼,神色恭敬:“是,小女以膳药入局,

不敢妄越。”妙音嫔轻笑:“我听说你医理颇通,且胆识非凡。那贵妃之事,与你何干?

”一句话如轻羽落湖,柳姝音未答,只低眉微颔,含糊其辞。妙音却不逼问,

只随手从药架取下一株玉蝉香,递至姝音:“此香太燥,你若有法令其温润,三日后,

送至承乾宫。”柳姝音接过香料,神色不动,却已知——妙音嫔将她列入棋盘。这玉蝉香,

若用之得当,可助她进一步靠近皇帝;若失败,定成罪咎。她回至房中,夜深人静,

于药灶前煎试三方,终得一式“金薤润香”,去燥添甘,气韵如春。三日后,承乾宫内。

“此香之味,甚得朕心。”皇帝言语不多,微微点头。御药房内,

姝音得掌事太监褚全传话:“圣上问你何人。”姝音伏地回言:“柳姝音,尚膳旧宫女,

幸得嫔妃荐举,谨守本分。”那一日,她未被召见,却于宫中暗有声——“柳姝音,

善调香膳,得帝意”。她依旧不是嫔妃,不着绫罗,却已站在深宫香火中央。

第五节:柔水藏刃初夏之夜,储秀宫内,玉灯如豆,檀香萦绕。柳姝音奉旨入宫调香,

半跪在榻前,目光垂敛。她身后,妙音嫔轻摇蒲扇,一身月白轻纱,言语温柔如春风。

“此香甚妙,可惜皇上最近喜清淡之物,不若改以三味银兰香。”她语气亲昵,

却分明带着试探。姝音起身,娴静答道:“银兰虽清,却易扰梦境,皇上近来夜半醒转,

未尝不因用香过重。若改以乳薰,佐绣寒,反能润脉养神。”妙音嫔嘴角轻扬:“你这宫女,

倒懂帝心。”她端起茶盏,抿了一口,却未语。姝音知道,妙音不是在听香方,

而是在听人心。这一日后,姝音未被召回御药房,

反被留在储秀宫挂职调香——表面是妙音之意,实则是皇帝暗令,欲借她平调气韵。

而姝音所愿,亦在于此。她低位近身,却不着痕迹,观君心、识嫔影、破旧局。

她开始在每日调香中,暗藏棋子——在妙音耳侧低声劝言,

使其在朝宴选香时屡立功;又暗与御膳联络,将乳薰香纳入皇帝寝膳,令帝心微动。几日后,

皇帝于朝宴前轻声对妙音道:“前香所调者是谁?”妙音一怔,却未急答,

反回眸浅笑:“柳姝音,御药房旧人,小女引荐。”皇帝沉吟片刻,唤内侍低语:“此人,

可入内阁,掌香调。”此言一出,宫中震动。御药房掌香,向由年长太监执事,

如今竟由一名宫女掌方,实乃破例。而柳姝音,仍是一袭素衣,于众目睽睽下,

迈入内阁门廊。她步履未变,却已与众不同。第六节:风波乍起,权局初裂储秀宫香雾未散,

宫门却悄然换守。御药房老掌事陶德明,一身旧制服色,缓步至宫外,手持一方折香囊,

神色森然。“此香方有误,御前太监已验出其中混入苏合油,致圣上夜间头重如山。

”他声如暮鼓,言辞如刀。柳姝音**榻下,面不改色。苏合油为禁香之一,若证据确凿,

她将打入净室,或遣出宫墙,命运尽毁。妙音嫔面色亦变,

一旁太监褚全低声劝道:“宫中用香,皆由御药房递配,柳宫女未曾亲炖,只担方术。

”陶德明冷笑:“依旧有责!柳姝音亲定配方,若非她疏忽,谁敢擅改?”殿内一片沉默,

姝音却缓缓起身,目光如镜水微漾。“小女不敢妄言,但昨夜香囊由陶掌事亲封,

若查香料库,苏合油应不在我所列。”此言一出,如雷霆震耳。褚全疾令宫人查库,

不出一炷香功,便证实香囊封配笔迹非姝音所书,而是陶德明旧印。皇帝得报,震怒,

立令陶德明辞位退宫;姝音则因“慎查有功”,

得御前赏赐一枚“青曦香环”——象征御前信任。但她明白,这香环虽耀,却是双刃。

她被冠以“慎香女使”之名,责无旁贷;一旦再有风波,重责亦不可免。

她不能再靠避祸而升,必须主动入局。而她真正的局,才刚刚开始。第七节:落凤惊宫,

封嫔覆位盛夏,云浓如墨。皇帝巡御北苑未归,宫中气象忽变。

太后密召众嫔至慈宁殿议香法之变,暗中欲定新贵人入储秀宫,与妙音嫔分宠——其人,

封嫔,乃太后亲侄女,心机深沉,笑意盈盈。柳姝音默站御前,身着药房素衣,低眉顺目,

但心思如风涌。她早察觉封嫔之意——借太后之力以夺妙音之位,而妙音,早已心生猜忌,

查看完整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