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叫做《被打断的话,终于说给你听》的短篇言情小说是难得一见的优质佳作,林夕江屿两位主人公之间的互动非常有爱,作者“作者65fpma”创作的精彩剧情值得一看,简述:林夕站在第二排右侧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。而他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,目光却没有看镜头,…………
章节预览
毕业聚餐的喧嚣渐渐散去,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离开餐厅,在夜色中互相道别。
林夕和几个好友最后拥抱了一次,转身走向公交站。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
夏夜的风带着温热的气息拂过面颊。
她脑海里还回想着刚才包间里炸开锅的场面——江屿居然有喜欢的人。
这个发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涟漪。
她不禁想象着那个被江屿喜欢的女孩会是什么样子:一定聪明绝顶,气质清冷,
或许和他一样是竞赛班的天才,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,能理解他那些深奥的思考。
“怎么可能是我这样的普通人呢。”林夕小声嘀咕着,踢开了脚边的一颗小石子。
她想起那盒消失的巧克力,想起他冷着脸却耐心讲解题目的时刻,想起他微红的耳廓。
这些细微的碎片在脑海中闪过,却又迅速被她自己否定。公交车缓缓进站,林夕上了车,
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。城市夜景在窗外流淌,霓虹灯光划出一道道绚丽的轨迹。
高中三年就这样结束了,那些埋在试卷和习题里的日子,那些偷偷观察江屿的瞬间,
都将成为过去。她不知道的是,在相隔两条街的人行道上,江屿正独自走着。
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带,思绪早已飘远。那个差点脱口而出的名字,
此刻还在他舌尖打转。林夕。他从不敢说出口的名字。回到空荡荡的家中,
江屿将书包放在书桌前的椅子上。他的房间整洁得近乎没有人气,书本按照高低排列,
笔筒里的笔按颜色分类,床单没有一丝褶皱。他打开书包最内侧的夹层,取出那盒巧克力。
包装精致,丝带系成小巧的蝴蝶结。他记得林夕递过来时小心翼翼的模样,眼睛亮晶晶的,
像是担心被拒绝。他怎么会拒绝呢?这盒巧克力被他珍藏了整整三个月,舍不得打开。
就像他珍藏的所有与她有关的碎片——那张画着小太阳的便利贴,
那些她来问问题时的草稿纸,甚至有一次她不小心掉在他座位旁边的一支笔。
江屿打开书桌最底层的抽屉,取出那本厚重的硬壳笔记本。翻开封面,里面不是笔记,
而是他小心翼翼收藏的所有与林夕有关的记忆。第一件藏品是一张画着小太阳的便利贴,
边缘已经微微发黄。那是高二上学期,林夕和同桌传纸条时不小心掉落的,
他趁没人注意时悄悄捡起来,保存至今。往后翻,是几张写满数学推导的草稿纸。
每次林夕来问问题,他都会尽可能简洁地写下解题思路,然后假装不在意地推回去。
而等她走后,他会把她用过的草稿纸要回来,或者趁值日时从废纸堆里捡回她揉掉的纸团。
江屿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上两人交错的字迹。她的字圆润可爱,像是小学生写的,
与他自己锋利冷硬的笔迹形成鲜明对比。最后一页,他贴上了毕业照。照片上,
林夕站在第二排右侧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。而他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,目光却没有看镜头,
而是微微向下,恰好落在她的方向。这不是偶然。拍毕业照那天,他刻意选择了那个位置,
那个角度。这样,在最后的纪念中,他至少能够留下一次直视她的机会,
即使她永远不会知道。江屿合上笔记本,轻轻叹了口气。他走到窗边,望着城市的夜景。
无数灯光如同星辰散落人间,他不知道哪一盏灯下会有林夕的身影。这份感情,
他从不敢表露半分。他不是没有尝试过。高三上学期的那个雨天,他带了备用伞,
想着如果林夕没带伞,就可以自然地借给她。他在教室里磨蹭到最后,看着她收拾书包,
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膛。可是当林夕站起身,从包里拿出一把折叠伞时,
他所有鼓起的勇气瞬间消散。他看着她撑开伞走进雨幕,自己却站在原地,久久没有动弹。
还有那次运动会,林夕参加了1500米长跑。她明明体力不算好,却坚持跑完了全程,
到达终点时几乎站不稳。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向前迈了一步,
手指已经攥紧了准备好的矿泉水瓶。但就在那一刻,几个女生欢呼着冲过去扶住了林夕,
递水擦汗,围成一圈。他默默地退后,将水瓶藏到身后,最终也没有送出去。
无数次这样的瞬间,构成了他三年无疾而终的暗恋。江屿从不是胆小的人。
他可以在全国数学竞赛的赛场上毫不怯场,可以在答辩环节对答如流,
可以面对任何难题都镇定自若。唯独面对林夕,他怯懦得像个孩子。他害怕一旦表露心意,
就连现在这种微不足道的联系都会消失。害怕她惊讶甚至厌恶的眼神,
害怕打破那份小心翼翼维持的距离。所以最终,他选择了沉默。将一切深埋心底,
如同冰封的火山,外表冷硬,内里炽热,却永远不会喷发。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一条新消息。
班级群里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今晚江屿的“真心话”,各种猜测层出不穷。他皱了皱眉,
设置了消息免打扰。就在这时,一条私聊消息跳了出来。是他的同桌赵宇轩:“兄弟,
你今晚可真是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啊!全班都在猜是谁,给点提示呗?
”江屿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,回复了两个字:“不了。
”赵宇轩立刻发来一连串消息:“别啊!三年同桌白当了吗?”“我保证不告诉别人!
”“是不是竞赛班的李雯?我觉得你俩挺配的。”“或者是文科班的那个班花?
她不是还给你送过情书吗?”江屿看着不断跳出的消息,无奈地揉了揉眉心:“都不是。
别猜了。”放下手机,他再次打开那本硬壳笔记本,翻到最新的一页,
拿起笔写下今天的日期。“毕业聚餐,”他写道,“他们玩真心话大冒险。
问我有喜欢过谁吗。我说有。”笔尖在纸上停顿,墨水微微晕开。“他们追问是谁。
我差点看向你。”“但我没有说出口。永远不会说。”写完这几行字,他合上笔记本,
将它重新锁回抽屉深处。这个秘密,或许将永远封存于此。另一边,林夕已经到家。
她洗漱完毕,躺在床上刷着手机。班级群里消息已经刷了99+,
全都在讨论江屿喜欢的人到底是谁。她看着各种猜测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。既好奇,
又莫名地有些失落。“说不定是外校的,”林夕自言自语道,“或者是初中同学?
”她翻了个身,想起明天就要开始整理行李,准备搬去大学宿舍了。
她考上了北方的师范大学,而江屿——毫无疑问——是省理科状元,被顶尖的清华大学录取。
从此之后,他们的生活将如同平行线,再无交集。这个认知让林夕心里泛起一丝酸涩。
虽然她从未对江屿有过非分之想,但想到再也见不到那个挺直的背影,
那个偶尔在课间转笔的侧影,竟然有点舍不得。“只是习惯而已,”她告诉自己,
“习惯了偷偷观察一个优秀的人,就像仰望星星一样。”睡意渐渐袭来,林夕关闭台灯,
陷入柔软的枕头中。在意识模糊的边缘,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场景——江屿抬起眼,
目光似乎穿越人群,短暂地落在她的方向。“是梦吧。”她想,然后沉沉睡去。第二天清晨,
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板上。林夕被手机消息提示音吵醒,眯着眼摸到手机,
发现是班级群的通知:今晚在KTV有第二次毕业聚会。“还来啊?”林夕嘟囔着,
但还是回复了“参加”。她爬起来开始整理行李,把高中三年的课本和笔记分类收拾。
在一本数学练习册里,她意外地发现了一张草稿纸,上面是江屿的字迹。林夕愣住了。
她记得这是有一次她问问题后,江屿写给她的解题思路。当时她研究透彻后,
随手夹在了练习册里,没想到就这样保存了下来。纸上是他特有的锋利字迹,逻辑清晰,
步骤简洁。在最后一步的旁边,有一个小小的墨点,像是笔尖在那里停留过久留下的痕迹。
林夕轻轻抚过那些公式和数字,忽然想起每次问江屿题目时,他总是先停顿一下,
然后才接过她的卷子。那双总是没什么情绪的眼睛,会微微垂下,
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。有一次,他的指尖无意中碰到了她的手背。
林夕觉得那触感微凉,而他却像是被烫到一样迅速缩回了手。当时她以为他是讨厌肢体接触,
现在想来,或许只是意外。整理完书本,林夕开始收拾衣物。她犹豫了一下,
最终还是把那张草稿纸小心地折好,放进了随身背包的夹层里。就当是个纪念吧,
纪念她平凡青春里那一颗最亮的星。傍晚时分,林夕提前到达KTV包间。
这次来的人比昨天少了一些,但依然热闹。她环顾四周,没有看到江屿的身影,
心里莫名有些失望。“别傻了,他怎么会来这种场合。”林夕自嘲地想,
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。同学们陆续到来,包间里开始响起歌声和笑闹声。
林夕和几个女生坐在一起聊天,听着她们讨论暑假计划和大学生活。“林夕,
你是师范大学对吧?”好友张晓问道,“以后要当老师吗?”林夕点点头:“可能吧,
或者做教育相关的工作。”“真好,师范男生多吗?赶紧在大学谈个恋爱吧!”大家笑起来,
林夕也跟着笑,眼神却不自觉地飘向门口。就在这时,包间门被推开,
一个修长的身影出现在门口。喧闹的包间突然安静了一瞬,
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来人——江屿。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,
看起来比平时随意许多,但那股清冷的气质依然存在。他的目光在包间内扫视一圈,
最终落在了林夕所在的方向,又迅速移开。“哇,江屿居然来了!”张晓惊讶地低声说,
“他不是从来不去KTV的吗?”林夕的心跳莫名加快。
她看着江屿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,离人群远远的,仿佛只是来观摩的。
几个男生过去打招呼,他只是点点头,并不搭话。有人递给他麦克风,他摇头拒绝。
于是大家不再打扰他,继续各自的娱乐。林夕的注意力却再也无法集中。
她时不时用余光瞥向那个角落,发现江屿并没有看手机,也没有看屏幕,
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,像是在思考什么,又像是在等待什么。中途,林夕起身去洗手间。
回来时,她发现江屿的位置空了。不知为何,她心里一紧,快步走回包间,
却依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。“他走了吗?”林夕失望地想。就在这时,
她注意到通往安全通道的门虚掩着。鬼使神差地,她推开门,看到了站在楼梯间的江屿。
他背对着她,靠在栏杆上,望着窗外城市的夜景。听到开门声,他转过身来,看到是林夕,
明显愣了一下。“对不起,我是不是打扰你了?”林夕慌忙说,“我这就走。”“没关系。
”江屿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,“里面太吵了。”林夕点点头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她应该离开的,但脚步却像被钉在原地。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沉默。“那个,
”林夕终于找到话题,“恭喜你考上清华。”江屿微微点头:“谢谢。你也一样,
师范大学很不错。”林夕惊讶地睁大眼睛:“你知道我考哪里?”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。
这问题听起来太自恋了,仿佛认为江屿应该关注她一样。江屿的耳廓微微泛红,
好在楼梯间光线昏暗,看不分明。“听人说的。”他简短地回答,然后补充道,
“你很适合当老师。”林夕的心跳又开始加速。这是江屿第一次对她说了这么多话,
而且还是夸奖——虽然听起来很客观。“谢谢,”她小声说,“我也不知道合不合适,
就是喜欢和孩子们相处。”江屿点点头,目光落在她脸上,又迅速移开。两人再次陷入沉默,
但这次的沉默不再那么尴尬,反而有种奇怪的默契。“我其实...”江屿突然开口,
却又顿住,“我其实很佩服你能和任何人轻松交谈。”林夕惊讶地看着他:“什么?
我才佩服你呢!你那么聪明,什么题都会解,好像从来没有被难住过。
”江屿的嘴角微微上扬,形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:“有很多事情比解题难得多。
”这句话意味深长,林夕不知道该如何接话。她看着江屿的侧脸,
突然意识到这是三年来他们第一次单独交谈。“那天...”林夕鼓起勇气,“聚餐那天,
你说你有喜欢的人...”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。这太冒犯了,像是在打探隐私。
江屿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。他转过头,直视着林夕的眼睛。在那双总是冰冷的眼眸深处,
似乎有什么情绪在翻涌。“是的。”他简单地说。“对不起,我不该问的。”林夕慌忙道歉,
“就是有点好奇,什么样的女生会让你...”她顿住了,不知道该如何说完这句话。
江屿的目光落在她脸上,久久没有移开。楼梯间的灯光昏暗,在他的睫毛下投出深深的阴影。
林夕能看到他喉结微动,像是吞咽下了什么话语。就在她以为江屿不会回答时,
他却轻声说:“她很好。比我知道的还要好。”这句话里的温柔让林夕愣住了。
这是她从未听过的江屿的语气——不再是那个冷漠的学神,
而是一个普通的、有着暗恋心事的男生。“那...你为什么不说呢?”林夕轻声问,
“毕业了,可能再也见不到了。”江屿的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:“有些话,
说出口就意味着失去。”林夕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。她看着江屿低垂的眼眸,
突然有种冲动想要安慰他,却不知道以什么立场。“也许...也许她也在等你开口呢?
”林夕小心翼翼地说。江屿抬起头,深深地看了她一眼。那眼神复杂得让林夕无法解读,
里面有挣扎,有渴望,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痛楚。“不会的。”他最终说,“她不会的。
”安全通道的门突然被推开,张晓探出头来:“林夕!原来你在这里!快来,到你点的歌了!
”林夕吓了一跳,像是从梦中惊醒。她再看向江屿,他已经恢复了平时那副冷峻的表情,
仿佛刚才那段对话从未发生。“我这就来。”林夕对张晓说,然后又转向江屿,
“那个...我先回去了。”江屿点点头,没有看她。林夕跟着张晓回到包间,
心却留在了那个昏暗的楼梯间。她机械地唱着歌,
脑子里全是江屿那双藏着秘密的眼睛和他那句“她很好。比我知道的还要好。
”什么样的女生,会让江屿这样的人如此自卑?聚会结束后,林夕故意放慢收拾东西的速度。
她希望能在离开前再看江屿一眼,或者说句再见。但当她终于走出KTV时,
发现他已经不见了。夏夜的微风拂过面颊,林夕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,
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。就在这时,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。是一条好友验证消息。
验证信息只有三个字:“我是江屿。”林夕的心跳漏了一拍。她通过验证,
看着空白的对话框,不知道该如何开场。最终,她发送了一条消息:“今晚谢谢你和我聊天。
”几乎是在瞬间,对话框上方显示“对方正在输入...”。几秒后,
一条消息跳出来:“也谢谢你。”停顿片刻,又一条消息传来:“安全到家后告诉我一声。
”林夕盯着屏幕,不敢相信这是江屿会说的话。她慢慢地输入:“好,你也是。
”走在回家的路上,林夕时不时拿出手机查看。对话框没有再跳出新消息,
但她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,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。到家后,她洗漱完毕,
躺在床上,再次点开与江屿的对话框。犹豫片刻,她发送了消息:“我到家了。
”几乎是立刻,回复就来了:“好的。”然后,又一条消息跳出来:“晚安,林夕。
”这是江屿第一次叫她的名字。林夕反复看着那两个字,心里泛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。
“晚安,江屿。”她回复道,然后放下手机,试图入睡。但那个夜晚,林夕失眠了。
她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楼梯间里的对话,回放着江屿那双藏着秘密的眼睛,
回放着他说“她很好。比我知道的还要好”时的语气。而城市的另一端,江屿正站在窗前,
望着夜空中的寥寥星辰。手机屏幕亮着,显示着他与林夕的对话框。他说了晚安。
这是三年来,他第一次有机会对她说晚安。即使这可能是最后一次。
大学开学前的日子过得飞快。林夕忙着准备行李,购买生活用品,与朋友聚会告别。
她偶尔会和江屿在微信上简单聊几句,通常是她先发起话题,而他总是简洁地回应。
但渐渐地,林夕发现江屿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冷漠。有一次她抱怨高数预习很难,
江屿直接发来了详细的笔记和重点标注;还有一次她提到喜欢某位作家的书,
第二天江屿就推荐了几本类似风格的作品,还附上了简短的书评。
这些小互动让林夕对江屿的印象彻底改观。他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学神,
而是一个细心、聪明、偶尔会流露出温柔的普通男生。开学前三天,
林夕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消息。是江屿发来的:“明天有空吗?有个东西想给你。
”林夕惊讶地看着屏幕,回复道:“有空的。是什么东西?”“见面再说吧。明天下午三点,
学校门口的咖啡厅可以吗?”林夕的心跳莫名加快。这是江屿第一次主动约她见面。“好的,
明天见。”她回复道,然后抱着手机倒在床上,忍不住笑了起来。第二天,
林夕提前十分钟到达咖啡厅。她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点了一杯拿铁,
时不时看向门口。两点五十九分,江屿准时出现在咖啡厅门口。
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黑色长裤,却显得格外挺拔。他的目光在店内扫视一圈,
看到林夕时,微微点头示意。“你很准时。”林夕笑着说。江屿在她对面坐下:“习惯而已。
”两人之间有一瞬间的沉默。林夕注意到江屿手里拿着一个细长的纸筒,
像是装海报或画卷的那种。“这就是要给我的东西吗?”林夕好奇地问。江屿点点头,
将纸筒放在桌上,却没有立即推给她。“是关于大学数学的预习资料,”他说,
“我整理了一些重点和典型例题,比教材更容易理解。
”林夕惊讶地睁大眼睛:“你特意为我整理的?”江屿的耳廓微微泛红:“反正假期有时间。
”“太感谢了!”林夕真诚地说,“我正愁高数会很难呢。”服务员送来江屿点的美式咖啡。
他轻轻转动着杯子,似乎有什么话想说,却又犹豫不决。“你什么时候去北京?”林夕问道,
试图打破微妙的沉默。“下周一的飞机。”江屿回答,“你呢?”“我也是周一,
不过是下午的高铁。”江屿点点头,目光落在纸筒上:“这个...希望你用得上。
”“肯定用得上!”林夕保证道,“我会好好学习的,不辜负学霸的亲自指导。
”江屿的嘴角微微上扬,形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微笑。林夕惊讶地发现,
他笑起来其实很好看,眼角微微下垂,柔和了整张脸的冷峻。“你笑起来很好看,
”林夕脱口而出,“应该多笑笑的。”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。这太轻浮了,像是调情一样。
江屿明显愣住了。他的耳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壁。“谢谢。
”他最终低声说,然后迅速拿起咖啡喝了一口,掩饰自己的不自然。林夕也感到脸颊发烫,
赶紧低头喝咖啡。两人之间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。“那个...”江屿突然开口,
“到了大学,如果有什么问题,可以随时问我。”林夕抬起头,惊讶地看着他。
这是江屿第一次表现出如此明确的友好态度。“真的吗?”她问道,“不会太打扰你吗?
”江屿摇摇头:“不会。我平时都在实验室或图书馆,但看到消息会回复。
”林夕感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:“那太好了!我听说大学数学很难,正担心跟不上呢。
”“你不笨,”江屿说,“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。
”这大概是林夕听过江屿说的最接近夸奖的话了。她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谢谢学霸肯定。
”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大学生活和未来的计划。林夕发现,当江屿放松下来,其实很善于倾听,
而且他的见解总是独特而深刻。时间不知不觉流逝,咖啡已经见底。江屿看了眼手表,
微微皱眉:“我待会还有个线上会议。”林夕感到一丝失望,但还是笑着说:“那你快去吧,
别迟到了。”江屿点点头,站起身。他犹豫了一下,然后将桌上的纸筒推给林夕:“这个,
给你。”林夕接过纸筒,感觉比想象中要重一些:“谢谢你,江屿。真的,太感谢了。
”江屿看着她,眼神复杂。他似乎想说什么,嘴唇微微动了动,
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:“一路顺风。周一我就不去送你了。”“你也是,一路顺风。
”林夕说,“到了北京,也要保持联系哦。”江屿郑重地点头:“会的。
”他转身离开咖啡厅,背影挺拔而孤独。林夕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,
然后低头看向手中的纸筒。她好奇地打开盖子,从里面倒出一卷打印纸。正如江屿所说,
是精心整理的高数笔记和例题。但当她准备将纸筒放回包里时,感觉里面似乎还有东西。
林夕疑惑地将手伸进纸筒,摸到了一个小小的、硬硬的东西。她小心翼翼地拿出来,
发现那是一枚精致的书签,
ofaflowerthatcannotbeseen.”星星之所以美丽,
是因为某一颗上面有一朵看不见的花。林夕反复看着这句出自《小王子》的话,
心里泛起一种奇异的感觉。这不像是一般朋友会送的礼物,更不像是江屿的风格。
她将书签翻过来,发现背面还有一行小字:“祝大学生活顺利。——江屿”字迹工整有力,
一如他本人。林小心地将书签夹进手机壳里,然后开始翻阅那些笔记。
每一页都写得极其认真,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,旁边还有批注和提示。
这绝不是“反正有时间”随便整理的,而是花费了大量心血的成果。最后一页的右下角,
有一行极小的字:“希望你一切安好。”林夕的手指抚过那行字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
这个冷漠的学神,原来有着如此细腻温柔的一面。她拿出手机,
给江屿发了条消息:“笔记和书签都很喜欢,谢谢你。一路顺风,北京见。”几分钟后,
回复来了:“你喜欢就好。北京见。”林夕看着那简单的六个字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大学生活,似乎会因为这个小插曲,而变得有些不同了。而此刻的江屿,正站在街角,
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,久久没有移动。他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想说的话,
没能问出那个最重要的问题。但至少,他迈出了一步。至少,他们之间不再只是同学关系,
而是有了一丝模糊的、名为“朋友”的联系。这对江屿来说,已经足够。至少现在,足够了。
1冰封之下(续)大学生活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,对林夕而言既新鲜又充满挑战。
北方的秋天来得早,师范大学的校园里,银杏叶已经开始泛黄。高数课果然如传说中一样难。
但每当林夕翻开江屿整理的笔记,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推导似乎都变得清晰易懂。
她不止一次在心里感谢那个看似冷漠的男生。开学两周后的一个晚上,
林夕正在为一道积分题发愁,手机屏幕突然亮起。
是江屿发来的消息:“大学生活适应得如何?”林夕几乎立刻回复:“除了高数,一切都好。
你送的笔记真是救命了!”对话框上方显示“对方正在输入...”,几秒后,
新消息跳出来:“哪部分有困难?”林夕拍下题目发过去:“这个积分题,
我算了三遍都是不同的答案。”不到五分钟,江屿直接发来了语音通话请求。林夕吓了一跳,
手忙脚乱地戴上耳机接听。“喂?”他的声音通过电流传来,比记忆中更加低沉。“嗨,
江屿。”林夕莫名有些紧张。“看你的题目,”他开门见山,“第一步就错了。
这里不能用常规解法,需要换元。”他耐心地讲解起来,逻辑清晰,语气平静。
林夕突然想起高中时问他问题的场景,不同的是,现在的江屿似乎更加放松和耐心。“啊,
我明白了!”当他讲到某个关键点时,林夕恍然大悟,“原来要这样转换!
”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,然后传来很轻的笑声:“你总是这样。”“什么样?
”林夕好奇地问。“一点就通,却总在开始时卡住。
”江屿的声音里带着林夕从未听过的柔和。这个认知让林夕愣住了。
江屿似乎...很了解她的学习习惯?那天晚上他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,不光是数学题,
还有大学生活的琐事。林夕发现江屿其实很善于倾听,偶尔的回应总是恰到好处。
挂断电话后,林夕看着手机屏幕上通话时长显示,心里有种奇异的感觉。
这可能是高中时代的她根本无法想象的场景——和学神江屿通话一小时,
讨论的不仅仅是学习。从那以后,他们保持着不频繁但稳定的联系。
有时候是林夕遇到难题求助,有时候是江屿分享在清华遇到的趣事。林夕发现,
褪去“学神”光环的江屿,
其实有着细腻的观察力和drysenseofhumor,
只是需要时间才能发现。十月初,林夕参加了师范大学的文学社。第一次活动是诗歌分享会,
每个成员都要带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来分享。林夕选择了聂鲁达的《我希望你是寂静的》。
当她念到“我喜欢你是寂静的,仿佛你消失了一样”时,不知为何想起了江屿。